本文是学习GB-T 32415-2015 GSM-CDMA-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900/1800 MHz GSM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800 MHz/2 GHz
cdma2000/cdma2000
HRPD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和2 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的技术指标、操作维
护、环境试验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900/1800 MHz GSM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800 MHz/2 GHz
cdma2000/cdma2000
HRPD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和2 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的双向塔顶放大器和单向塔顶
放大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 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 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
恒定湿热试验
GB 4943.1—201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YD/T 1139 900/1800 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YD/T 1595.2 2 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2 部
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YD/T 1597.2 800 MHz/2 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1.1
下 行 down link
由基站到移动台的链路。
3.1.2
上 行 up link
由移动台到基站的链路。
GB/T 32415—2015
3.1.3
旁路通道 bypass
塔顶放大器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出现故障时,设备自动为基站信号或移动台信号提供旁路形式
的信号链路。
3.1.4
单向塔顶放大器 unidirectional tower booster
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设备上行或下行有直接连接关系,仅对基站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信号具 有放大功能的塔顶放大器。可分为上行塔顶放大器和下行塔顶放大器,它们分别对基站的上行链路和
下行链路进行放大。
3.1.5
双向塔顶放大器 bidirectional tower booster
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设备上行和下行有直接连接关系,对基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信号同时具
有放大功能的塔顶放大器。
3.1.6
一次电路 primary circuit
直接与交流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
3.1.7
二次电路 secondary circuit
不与一次电路直接连接,而是由位于设备内部的变压器、变换器或等效的隔离装置供电或由电池供
电的一种电路。
3.1.8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 nominal maximum output power
塔顶放大器在线性工作区内所能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
3.1.9
自动电平控制 automatic level control
当塔顶放大器工作于最大增益且输出为最大功率时,增加输入信号电平时,塔顶放大器对输出信号
电平的控制能力。
3.1.10
最大增益 maximum gain
塔顶放大器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对输入信号的最大放大能力。
3.1.11
增益调节范围 gain adjustment range
当塔顶放大器具有可调增益时其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的差值。
3.1.12
增益调节步长 gain adjustment step
塔顶放大器最小的增益调节量。
3.1.13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 gain adjustment step error
实际增益调节步长与标称增益调节步长的差值。
3.1.14
带内波动 passband ripple
塔顶放大器有效工作频带内或信道内最大和最小增益的差值。
GB/T 32415—2015
3.1.15
旁路损耗/插入损耗 bypass loss/ insertion loss
塔顶放大器出现故障或断电时,旁路保护功能启动后对基站信号引入的损耗。
3.1.16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I/O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塔顶放大器在输入端/输出端的输入信号电压与反射信号电压的比值。
3.1.17
噪声系数 noise figure
塔顶放大器在工作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比值,表征信号经过设备噪
声的恶化程度。
3.1.18
传输时延 transmission delay
塔顶放大器在工作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迟。
3.1.19
频率误差 frequency error
在塔顶放大器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输出频率与输入频率的偏差。
3.1.20
相位误差 phase error
输出的相位轨迹与回归线之差。
3.1.21
波形质量因数 waveform quality factor
P
实际波形与理想波形之间的归一化相关功率。
3.1.22
矢量幅度误差 error vector magnitude
理论波形与接收到的实际波形之差。
3.1.23
码域矢量误差 code domain vector error
一个码字信号的平均功率与码域中除该码字之外的其余码字信号的平均功率之比。
3.1.24
最大无损输入功率 maximum nondestructive input
power
塔顶放大器下行能承受而不致引起损伤的最大输入电平。
3.1.25
互调衰减 intermodulation attenuation
当工作频带内有两个及以上信号输入塔顶放大器后,由于塔顶放大器的非线性而在其输出端口产
生与两个或多个输入信号有特定关系的产物为互调产物。互调衰减是指对这些互调产物的抑制能力。
3.1.26
频谱发射模板 spectrum emission mask
在塔顶放大器工作频带内,工作载波功率带外频谱发射杂散。
3.1.27
杂散辐射 spurious emission
带外的由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互调产物及频率转移产物等产生的非期望辐射。
GB/T 32415—2015
3.1.28
输出互调 output intermodulation
在塔顶放大器输出端口输入一个比期望信号电平低30 dB
的相同调制信号时的互调产物。
3.1.29
无源互调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塔顶放大器中无源器件的非线性引起的三阶或多阶互调产物。
ACLR—— 邻信道泄露功率比(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ratio)
ACRR— 邻道抑制比(adjacent channel rejection ratio)
ALC— 自动电平控制(automatic level control)
CDMA——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 access)
CW— 连 续 波(continuous wave)
DL—— 下行链路(down link)
EVM—— 矢量幅度误差(error vector magnitude)
GMSK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 communication)
PCDE 峰值码域误差(peak code domain error)
PIM—— 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 modulation)
RMS—— 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UL 上行链路(up link)
UTRA——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WCDMA 宽带码分多址(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 access)
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 —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测试设备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表1是对测试系统不确定度的要求,应定期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表 1 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要求
|
|
|
---|---|---|
|
|
|
|
|
|
|
|
|
|
|
GB/T 32415—2015
表 1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判决依据是考虑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不为0时的情况。下面各章的测试项目给出的是对于塔
顶放大器的指标要求,表2给出测试判决标准和指标要求的关系。
表 2 测试判决标准(区别于指标要求)
|
|
|
|
---|---|---|---|
|
|
0.7 dB |
|
|
|
0.7 dB |
|
GB/T 32415—2015
表 2 ( 续 )
|
|
|
|
---|---|---|---|
|
|
0.7 dB |
|
|
|
0.5 dB |
|
|
|
0.7 dB |
|
|
|
12 Hz |
|
|
|
|
|
|
|
|
|
|
|
|
|
|
|
0 dB |
|
|
|
0 dB |
|
|
|
0.7 dB |
|
|
|
1.5 dB |
|
|
|
|
|
|
|
1.1 dB |
|
|
|
|
|
|
|
0.7 dB |
|
|
|
|
|
|
|
0.7 dB |
|
|
工作频段是指塔顶放大器在线性输出状态下的实际工作频率范围,设备可根据需要使用工作频段
的全部或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频段:
——GSM 900 MHz/1800 MHz部分:
|
|
|
---|---|---|
|
|
|
——cdma2000/cdma2000 HRPD | 800 MHz部分: | |
|
|
|
|
|
— cdma2000/cdma2000 HRPD2 GHz部分:
· 上行:1920 MHz~1935 · 下行:2110 MHz~2125
——WCDMA 2 GHz部分:
· 上行:1940 MHz~1955 · 下行:2130 MHz~2145
GB/T 32415—2015
MHz;
MHz。
MHz;
MHz。
常温条件下,厂家声明最大输出功率±1.0 dBm。
极限条件下,厂家声明最大输出功率±1.5 dBm。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
a) 输入信号为设备所支持的调制信号;
b) 增益为最大增益;
c) 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指标要求;
d) 在网络应用中不应超过此功率;
e)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为设备前向各端口的输出功率总和。
此指标适用于双向塔顶放大器的下行、下行塔顶放大器的下行。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style="width:6.54664in;height:0.98648in" />信号发生器
待测设备
衰减器
功率计/频谱
仪
图 1 最大输出功率测试配置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
b)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
c)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d)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e) 测量设备的输出功率;
f) 各制式测试调制信号(见表3),WCDMA 测试模式设置见附录 B。
表 3 调制信号要求
|
|
|
|
---|---|---|---|
|
|
|
|
GB/T 32415—2015
6.2 输出1dB 压缩点功率(P-i )
在放大器的线性工作范围内,输出功率从理想特性曲线下降1 dB 的功率电平。
上行:P- 功率大于或等于10 dBm。
对于下行,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style="width:4.11993in;height:2.61338in" />矢量网络分析仪
待测设备 衰减器
图 2 输出1dB 压缩点测试配置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关闭下行;
b)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设置矢量网络
分析仪的带宽为塔顶放大器的工作带宽;
c)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d)
调节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电平,使塔顶放大器在线性工作范围内,记录设备上行链路的
增益;
e) 不断增加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功率,直到设备增益下降1 dB
时,此时设备的输出功率为输 出 1 dB 压缩点功率。
当塔顶放大器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时,从1 dB 到10 dB
范围增加输入信号申平时,输出功率应满足
6.1.2中的指标要求或关闭输出(旁路保护)。
注:对于没有自动电平控制功能设备或链路不作要求。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图1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调制信
号满足表3中的要求;
d)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GB/T 32415—2015
f) 测量设备的输出功率;
g)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以1 dB 为步进值增加10 dB, 重复步骤
f),应满足6.1.2要求。
6.4.1.1 指标要求
最大增益小于或等于35
dB,具体增益值由厂家声明;最大增益变化范围在厂家声明值的±3 dB
之内。
6.4.1.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调制信
号满足表3要求;
d)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f) 测量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g)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降低3 dB,重复步骤 f)。
6.4.2.1 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范围大于或等于10 dB,或厂家声明值。
注:对于没有增益调节功能设备或链路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6.4.2.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调制信
号满足表3要求;
d)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f) 测量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g) 设置塔顶放大器增益为最小;
h)
测量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最小增益为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i) 增益调节范围为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
6.4.3.1 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步长小于或等于1 dB。
GB/T 32415—2015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应在±1 dB/ 每步长范围内:
— — 在0 dB~10dB 范围内总误差应在±1 dB 范围内;
——在10 dB~20 dB范围内总误差应在±1 dB 范围内;
——在大于20 dB 范围内的总误差应在±1.5 dB 范围内。
注:对于没有增益调节功能设备或链路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6.4.3.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调制信
号满足表3要求;
d) 计算增益每降低一步长时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的标称值;
e)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f)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g) 测量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
h)
以调节步长降低塔顶放大器的增益,测量塔顶放大器每下降一步长时的输出功率并记录,直
至塔顶放大器增益为最小;
i)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步骤g)中记录的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与步骤 d)
中计算的塔顶放大器标 称输出功率的差值。
6.5.1.1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带内波动指标要求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带内波动指标要求见表4。
表 4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带内波动指标要求
|
|
|
|
---|---|---|---|
|
|
|
|
|
|
|
6.5.1.2 上行塔顶放大器带内波动指标要求
带内波动≤1.0 dB。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扫频带宽:中心频率为塔顶放大器载波频率(多载波的塔顶放大器测试最
高和最低两个载波),带宽为信道工作带宽或有效工作带宽(见表4),直接通过衰减器进行
校表;
GB/T 32415—2015
d)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电平,使塔顶放大器达到低于最大输出功率3 dB
以下,将塔顶放 大器的增益调至最大;
e)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带内波动。
6.6.1.1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旁路损耗指标要求
旁路损耗小于或等于2.0 dB。
注:对于无旁路工作链路的塔顶放大器,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6.6.1.2 上行塔顶放大器旁路损耗指标要求
上行:旁路损耗小于或等于2.5 dB。
注:对于无旁路工作链路的塔顶放大器,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6.6.1.3 上行塔顶放大器插入损耗指标要求
下行:插入损耗小于或等于0.7 dB。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扫频带宽设置为:有效工作带宽,直接通过衰减器进行校表;
d) 断开塔顶放大器的电源或者模拟塔顶放大器告警使设备工作在旁路状态;
e)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有效工作带内的最大损耗值。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小于或等于1.5。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style="width:3.57996in;height:2.5399in" />矢量网络分析仪
待测设备 匹配负载
图 3 驻波比测试配置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GB/T 32415—2015
c)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带宽为塔顶放大器工作带宽,输出电平不超过
Linmax;
d)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分别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记录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
f) 设置塔放的增益为最小增益,重复步骤 e),指标满足要求;
g) 将塔顶放大器设置为旁路状态,重复步骤 e),指标满足要求;
h) 无旁路功能的设备,步骤 g)不作要求。 注:Linma为设备最大输入功率。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噪声系数指标要求:小于或等于3.0 dB。
上行塔顶放大器噪声系数指标要求:小于或等于2.0 dB。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style="width:9.68681in;height:1.60069in" />
图 4 噪声系数测试配置
b) 开启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仪表按虚线部分所示校准噪声测量系统;
d)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 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塔顶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上行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2μs;下行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6 μs。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网络分析仪的中心频率设置为塔顶放大器的中心频率,扫频带宽设置为塔顶放大器的工作
带宽,按图中虚线所示在传输测量方式下进行直通校准;
d)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塔顶放大器的传输时延,记录工作频段内传输时延的最大值。
GB/T 32415—2015
6.10.1 指标要求
频率误差小于或等于±0.05×10-⁶。
6.10.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5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 RF 信号发生器设置为 CW
信号,频率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将
style="width:9.60694in;height:2.09583in" />
图 5 频率误差测试配置
d) 将频率计连接至塔顶放大器的输出端口,并保证RF
信号发生器与频率计的参考频率相同;
e) 调节 RF 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塔顶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最大功率;
f) 测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频率偏差;
g) 在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测量高、中、低三个频点的频率偏差。
6.11.1 指标要求
指标要求见表5。其中部分指标的衡量或计算方式如下:
a) GMSK 调制准确度用相位误差衡量;
b) 矢量幅度误差(EVM)
以平均误差矢量信号功率与平均参考信号功率之比的均方根值(RMS)
来衡量;
c) 峰值码域误差(PCDE) 为码域矢量误差的最大值;
d) 8-PSK 调制准确度用矢量幅度误差(EVM) 来衡量。
注:适用于双向塔顶放大器和下行塔顶放大器。
表 5 调制准确度指标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6.11.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GB/T 32415—2015
a)
按照图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率,各制式测试调制信号(见表
6)WCDMA 测试模式设置见附录 B;
style="width:7.04722in;height:1.74722in" />
图 6 调制准确度测试配置
表 6 调制信号要求
|
|
|
|
---|---|---|---|
|
|
|
|
|
|
d)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 调节输入信号电平使得塔顶放大器输出信号达到厂家标称的最大值;
f) 在输出端测试相关的调制解调指标,测试指标满足表5要求;
g) 输入信号电平增加10 dB, 重复步骤 f)。
6.12.1 指标要求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下行最大无损输入功率大于或等于43 dBm
(平均功率)。
上行塔顶放大器:下行最大无损输入功率大于或等于62.5 dBm (峰值功率)。
6.12.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
c)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率;
d) 平均功率测量时,测试用的各制式调制信号见表3;
e)
峰值功率测量时,设置脉冲周期800μS,占空比为1%;在1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25℃条件
下测量,同时设备的输出接50Ω标准负载;
f)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g) 以 1 dB
为步进,逐渐加大输入电平,直到塔顶放大器的输入端口功率为标称的最大无损输入
功率,并持续5 min;
h) 观察设备的输出功率是否有下降或者变化,变化范围不超过2 dB;
i) 在峰值功率测量时,如果受到测试设备限制,可参考附录C
的测试方法进行试验。
GB/T 32415—2015
6.13.1 指标要求
工作频带内互调:≤-60 dBc/3kHz (最大输出功率>40 dBm 且 N≥2);
≤-36 dBm/3kHz(最大输出功率≤40 dBm 且 N≥2);
工作频带外互调:9 kHz~1GHz ≤-36 dBm/100 kHz;
1GHz~12.75 GHz ≤-30 dBm/1MHz。
注:N 为厂家声称设备所支持的最大载波数。
6.13.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style="width:7.44722in;height:3.01389in" />
图 7 互调衰减测试配置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信号发生器按表3设置为调制信号,开启信号发生器1、信号发生器2,关闭信号发生器3~
信号发生器 n;设置两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在被测设备工作带内相隔600 kHz;
d)
关闭其中一台信号发生器,调节另一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并使得设备的输出总功率为
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一3 dB; 最后将两个信号的输出功率调为一致;
e) 接通被测设备的 ALC 功能;
f) 打开两个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并将两个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提高10
dB;
g) 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互调产物,看其是否满足要求;
h)
依次开启信号发生器1~信号发生器n,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并使得设备的输出总功
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101 gN;
i)
全部开启信号发生器1~信号发生器n,使设备输出每载波功率达到一致;重复步骤e)~g);
j) 对于支持载波数量 N≥4 的设备,统一按4载波的标准进行测量;
k) 对于多输入/输出端口的设备,应对每一组端口进行测量。
6.14.1 指标要求
对于 WCDMA
制式的频谱发射模板,其带外辐射测量范围限定在距载波中心频点±12.5 MHz 范
围内。在离载波频率△f=2.5MHz 到△fmx
的频率范围内,发射值不应超过表7~表10中所定义的
最大值。
注1:△f 指操作带宽内第一个或最后一个5 MHz
信道的中心频率与临近载波频率的测量滤波器-3 dB 点之间的
GB/T 32415—2015
间隔;
注2: f offset 指操作带宽内第一个或最后一个5
MHz信道的中心频率与测量滤波器的中心频率的间隔;
注3: f offsetmax指12.5 MHz 与UTRAN 的上行(1920 MHz~1980
MHz)或下行(2110 MHz~2170 MHz)边带
偏移的最大值;
注4: △fma指f offsetmax减去测量滤波器带宽的一半。
表 7 最大功率 P≥43 dBm
|
|
|
|
---|---|---|---|
2.5 MHz≤△f<2.7 MHz |
|
|
30 kHz |
2.7 MHz≤△f<3.5 MHz |
|
30 kHz | |
|
|
30 kHz | |
3.5 MHz≤△f≤△fmax |
|
|
1 MHz |
|
表 8 最大功率39 dBm≤P\<43 dBm
|
|
|
|
---|---|---|---|
2.5 MHz≤△f<2.7 MHz |
|
|
30 kHz |
2.7 MHz≤△f<3.5 MHz |
|
30 kHz | |
|
|
30 kHz | |
3.5 MHz≤△f<7.5 MHz |
|
|
1 MHz |
7.5 MHz≤△f≤△fmax |
|
|
1 MHz |
|
表 9 最大功率31 dBm≤P\<39 dBm
|
|
|
|
---|---|---|---|
2.5 MHz≤△f<2.7 MHz |
|
|
30 kHz |
2.7 MHz≤△f<3.5 MHz |
|
30 kHz | |
|
|
30 kHz | |
3.5 MHz≤△f<7.5 MHz |
|
|
1 MHz |
7.5 MHz≤△f≤△fmx |
|
|
1 MHz |
|
GB/T 32415—2015
表10 最大功率 P\<31 dBm
|
|
|
|
---|---|---|---|
|
|
|
30 kHz |
|
|
30 kHz | |
|
|
30 kHz | |
|
|
|
1 MHz |
7.5 MHz≤△f≤Afmax |
|
|
1 MHz |
|
6.14.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当被测设备的工作带宽仅支持一个载波时,信号发生器可以直接连接至塔顶放大器的输入端
口;当塔顶放大器的工作带宽支持多个载波时,需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连接至塔顶放大器
的输入端口或者一个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多个载波调制信号;
d) 设置塔顶放大器增益为厂家标称的最大值;
e)
设置信号发生器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高、中、低信道频率,测试调制信号见表3,
并使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f) 在表7~表10所示的频带范围内测试杂散;
g)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增加6 dB,重复步骤f);
h)
如果塔顶放大器的工作带宽为连续的多载波,在工作频段任选两个载波组合,重复测试步骤
c)~f),同时保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的输出功率为一个载波时信号发生器的功率。
6.15.1 指标要求
6.15.1.1 WCDMA 制式指标要求
6.15.1.1.1 一般频段的要求
下行杂散辐射指标要求见表11。
表 1 1 一般频段下行杂散辐射指标要求
|
|
|
|
---|---|---|---|
9 kHz~150 kHz |
|
|
|
150 kHz~30 MHz |
|
10 kHz | |
30 MHz~1 GHz |
|
100 kHz |
GB/T 32415—2015
表11 (续)
|
|
|
|
---|---|---|---|
|
|
1 MHz |
|
|
|
1 MHz | |
|
|
1 MHz | |
|
|
1 MHz | |
|
|
1 MHz | |
|
6.15.1.1.2 上行保护的杂散要求
上行保护的杂散要求见表12。
表12 上行保护杂散要求
|
|
|
|
---|---|---|---|
1920 MHz~1980 MHz |
|
100 kHz |
|
6.15.1.1.3 收发独立天线设备,上行杂散的最小要求
收发独立天线设备,上行杂散的最小要求见表13。
表13 上行杂散的最小要求
|
|
|
|
---|---|---|---|
1880 MHz~1920 MHz |
|
3.84 MHz |
|
1920 MHz~1980 MHz | |||
2010 MHz~2025 MHz | |||
2300 MHz~2400 MHz | |||
30 MHz~1 GHz |
|
100 kHz | |
|
|
1 MHz |
6.15.1.1.4 与其他通信系统共存的杂散要求
当塔顶放大器与其他系统共存但不是共站址时,应满足表14杂散辐射要求。
GB/T 32415—2015
表14 与其他通信系统共存的杂散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5.1.1.5 与其他通信系统共站址
当塔顶放大器与其他通信系统共站址时,为了保护其他系统的上行接收,应满足表15的杂散辐射
要求。
表15 与其他通信系统共站址的杂散辐射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415—2015
表15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5.1.1.6 与邻近频段的服务共存的杂散要求
与邻近频段的服务共存的杂散要求见表16。
表16 与邻近频段的服务共存的杂散要求
|
|
|
|
|
---|---|---|---|---|
|
|
|
|
|
|
|
|
||
|
6.15.1.2 cdma2000/cdma2000 HRPD
制式指标要求
6.15.1.2.1 下行一般频段的杂散辐射指标要求
下行一般频段的杂散辐射指标要求见表17。
表17 2 GHz 频段下行一般频段指标要求
|
|
|
|
---|---|---|---|
885 kHz~1.25 MHz |
|
|
|
1.25 MHz~1.98 MHz |
|
|
|
1.25 MHz~2.25 MHz
|
|
|
|
1.25 MHz~1.45 MHz |
|
|
|
1.45 MHz~2.25 MHz |
|
|
|
1.98 MHz~2.25 MHz |
|
|
|
2.25 MHz~4.00 MHz |
|
|
|
|
|
|
|
|
|||
|
GB/T 32415—2015
表17 (续)
|
|
|
|
---|---|---|---|
4.00 MHz~16.0 MHz
|
|
|
|
16.0 MHz~19.2 MHz
|
|
|
|
|
|
|
|
|
6.15.1.2.2 2 GHz频段附加的下行杂散特殊频段要求
2GHz 频段附加的下行杂散特殊频段要求见表18。
表18 2 GHz 频段附加的下行杂散特殊频段要求
|
|
|
|
|
---|---|---|---|---|
876 MHz~915 MHz |
|
|
100 kHz |
|
921 MHz~960 MHz |
|
|
100 kHz |
|
1710 MHz~1785 MHz |
|
|
|
|
1805 MHz~1880 MHz |
|
|
100 kHz |
|
1900 MHz~1920 MHz和 2010 MHz~2025 MHz |
|
|
1 MHz |
|
1900 MHz~1920 MHz和 2010 MHz~2025 MHz |
|
|
1 MHz |
|
1920 MHz~1980 MHz |
|
|
1 MHz |
|
6.15.1.2.3 800 MHz频段下行杂散发射指标要求
800 MHz频段下行载频杂散发射指标要求见表19。
表 1 9 800 MHz 频段下行载频杂散指标要求
|
|
|
|
---|---|---|---|
750 kHz~1.98 MHz |
|
|
|
1.98 MHz~4.0 MHz |
|
|
|
|
|||
|
GB/T 32415—2015
表19 (续)
|
|
|
|
---|---|---|---|
930 MHz~960 MHz |
|
|
|
1710 MHz~1920 MHz | |||
3.4 GHz~3.53 GHz | |||
885 MHz~915 MHz |
|
|
|
806 MHz~821 MHz | |||
|
|
|
|
|
|||
|
|||
|
|||
|
6.15.1.3 GSM 制式指标要求
6.15.1.3.1 调制和宽带噪声杂散指标要求
在设备下行由于 GSM
调制和宽带噪声产生的杂散电平不应超过表20中的限值要求,但有以下例
外和最低测量限值:
a) 对于900 MHz 的设备,如果根据表中的值得到的限值低于—65 dBm, 则以-
65 dBm 代替 限值;
b) 对于1800 MHz 的设备,如果根据表中的值得到的限值低于—57 dBm,
则以—57 dBm 代替 限值;
c) 高于载频600 kHz~6MHz 频带内,允许有3个200 kHz 频带(中心频率为200
kHz 的整数 倍)绝对功率电平超出表20中的限值但小于—36 dBm;
d) 高于载频6 MHz 以上的频带内,允许有12个200 kHz 频带(中心频率为200
kHz 的整数倍) 绝对功率电平超出表20中的限值但小于—36 dBm;
e)
多载波宽带噪声和设备互调衰减测试中针对一个载波的例外点要求适用于此测试项目;
f) 对于多载波的情况,如果根据表中的值得到的限值低于-47 dBm, 则以-47
dBm 代替限值。
表20 调制和宽带噪声杂散指标要求
|
|
|||||||
---|---|---|---|---|---|---|---|---|
100 kHz | 200 kHz | 250 kHz | 400 kHz | 600 kHz~<1.2 MHz | 1.2 MHz~<1.8 MHz | 1.8 MHz~<6.0 MHz | 6.0 MH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415—2015
表20(续)
|
|
|||||||
---|---|---|---|---|---|---|---|---|
100 kHz | 200 kHz | 250 kHz | 400 kHz | 600 kHz~<1.2 MHz | 1.2 MHz~<1.8 MHz | 1.8 MHz~<6.0 MHz | 6.0 MH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5.1.3.2 在下行工作带内的杂散发射
在下行工作带内的杂散发射指标要求如下:
a) 对偏离载波频率1.8 MHz≤f\<6 MHz 且落在相关的 TX
带内,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 -36 dBm。测试设备的 RBW=30 kHz,VBW=100 kHz。
采用峰值保持测量功率。
b) 对偏离载波频率f≥6 MHz且落在相关的TX 带内,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一36
dBm。 测试设 备的 RBW=100 kHz,VBW=300kHz。 采用峰值保持测量功率。
6.15.1.3.3 在下行工作带外的杂散发射
在下行工作带外的杂散发射指标要求如下:
a) 对于 GSM900 MHz 的设备,测量频带1805 MHz~1880MHz
的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
—47 dBm。
b) 对于GSM1800 MHz的设备,测量频带925 MHz~960
MHz的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一57 dBm。
c) 如果 GSM900 与 GSM1800 设备共站址时,对于GSM900
MHz的设备,测量频带1710 MHz ~1785 MHz 的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一98 dBm;
对于 GSM1800 MHz 的设备,测量频带
880 MHz~915 MHz的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98 dBm。
d) 对于a)、b)、c)点中的测试项测量设备的RBW=100kHz, 最小扫频时间为75
ms, 在200次扫 频上取平均。
e) 在100 kHz~12.75
GHz间除设备相关发射频带的其他频率上测量杂散发射。测试设备应按
表21配置,采用峰值保持激活,视频带宽设为约3倍于分辨带宽。杂散限值如下:
对于1 GHz 以下的频率,不超过一36 dBm;
对于1 GHz 以上的频率,不超过一30 dBm。
表 2 1 带外杂散发射测量带宽
|
|
|
|
---|---|---|---|
100 kHz~50 MHz | 10 kHz |
|
|
50 MHz~500 MHz | 100 kHz | ||
500 MHz~12.75 GHz,
|
|
30 kHz |
|
|
100 kHz | ||
500 MHz~12.75 GHz,
|
|
300 kHz |
|
|
1 MHz | ||
|
3 MHz |
GB/T 32415—2015
6.15.1.3.4 上行保护的杂散要求
上行保护的杂散要求见表22。
表22 上行保护杂散要求
|
|
|
|
---|---|---|---|
880 MHz~915 MHz |
|
100 kHz |
|
1710 MHz~1785 MHz |
6.15.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当被测设备的工作带宽仅支持一个载波时,信号发生器可以直接连接至塔顶放大器的输入端
口;当塔顶放大器的工作带宽支持多个载波时,需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连接至塔顶放大器
的输入端口或者一个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多个载波调制信号;
d) 设置塔顶放大器增益为厂家标称的最大值;
e)
设置信号发生器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高、中、低频率,测试调制信号见表3,并使
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f)
在表11~表22所示的频带范围内,选用相应制式所对应的测量带宽测试杂散;
g)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增加10 dB, 重复步骤 f);
h)
如果塔顶放大器的工作带宽为连续的多载波,在工作频段任选两个载波组合,重复测试步骤
c)~f),同时保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的输出功率为一个载波时信号发生器的功率;
i)
如果频谱分析仪动态范围达不到要求,可加装限波器,使频谱分析仪的动态范围符合测量要
求;对于指标中没有要求视频带宽的测试项按视频带宽与测量带宽相等进行设置,扫描时间设
置为自动状态,在20次扫描上取平均值。
6.16.1 指标要求
6.16.1.1 GSM 制式指标要求
GSM 制式输出互调仅适用于下行,其带外指标要求见表23。
表23 GSM 制式输出互调带外指标要求
|
|
|
---|---|---|
|
|
100 kHz |
1 GHz~12.75 GHz |
|
1 MHz |
GSM 制式输出互调带内指标要求见表24。
GB/T 32415—2015
表24 GSM 制式输出互调带内指标要求
|
|
|
---|---|---|
|
|
30 kHz |
6.16.1.2 cdma2000/cdma2000 HRPD/WCDMA
制式指标要求
三阶和五阶的互调产物应不超过6.14.1和6.15.1中杂散指标的要求。
6.16.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8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style="width:9.64722in;height:2.06042in" />
图 8 输出互调测试配置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
c)
连接信号发生器1至塔顶放大器的输入端,另一信号发生器通过环形器的正向连接至塔顶放
大器的输出端口;
d) 设置塔顶放大器增益为厂家标称的最大值;
e)
设置信号发生器1的频率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使之产生如表3的调
制信号,并使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f)
对于码分多址信号制式的设备,设置信号发生器2生成偏离信号发生器1频率±1个信道带
宽、±2个信道带宽、士3个信道带宽,但应在相应制式下行频段上的信号;
g) 对于 GSM
信号制式的设备,设置信号发生器2生成偏离信号发生器1频率±0.8 MHz、
±2MHz、±3.2 MHz、±6.2 MHz,但应在相应制式下行频段上的信号;
h)
调整信号发生器2的输出功率,使其输出电平比厂家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低30
dB;
i) 设置仪表探测模式为均方根;
j) 测试所有的三阶和五阶互调产物。
注:对于信号发生器2产生的干扰信号的频段内的信号不予考虑。
6.17.1 指标要求
无源互调适用于上行塔顶放大器下行链路,落入上行带内的互调产物 PIM≥141
dBc。
6.17.2 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按照图9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GB/T 32415—2015
style="width:2.98056in;height:1.98056in" />
图 9 无源互调测试配置
b) 设置无源互调测试仪的输出功率为每载波43 dBm,
载波数为2载波,输出频率应在被测设备
的下行频段内,把互调产物测试结果的单位选为 dBc;
c) 选择互调产物阶数为最小互调阶数的产物落入上行频段内;
d) 打开RF 开关,测试设备的无源互调;
e) 用 MAX SEARCH 功能读出 PIM 的最大值。
适用于双向塔顶放大器和下行塔顶放大器。
应具有如下基本功能:
a) 应具有电源指示;
b) 应具有输出功率指示;
c) 应具有故障告警指示。
注:根据各厂家产品监控方案和实现方式,允许操作维护实施方式不同。但应支持基本功能。
7.3.1 塔顶放大器操作维护系统对以下参数进行查询:
a) 输出功率;
b) 增益;
c) 控制参数;
d) 记录查询,包括操作记录和故障记录查询。
a) 整套塔顶放大器系统正常工作;
b)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输出功率查询命令;
c)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增益查询命令;
d)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控制参数查询命令;
e) 在操作维护中心查询操作记录和故障记录。
a) 操作维护中心应能正确得到塔顶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b) 操作维护中心应能正确得到塔顶放大器当前所使用的增益;
c) 操作维护中心应能正确得到塔顶放大器当前的控制参数;
d) 操作维护中心应能正确查询操作记录和故障记录。
GB/T 32415—2015
7.4.1 塔顶放大器操作维护系统应能对以下故障向操作维护中心提供告警信息:
a) 开门告警;
b) 温度告警;
c) 电源告警;
d) 功放故障告警;
e) 功放过温告警;
f) 低噪放故障告警;
g) 驻波告警。
a) 塔顶放大器系统正常工作。
b) 模拟产生下列故障: — 开门或开机壳; ——温度异常;
— 电源故障;
——功放故障;
— 功放过温;
——低噪放故障; ——驻波比异常。
操作维护中心应能正确得到塔顶放大器故障告警。
7.5.1 塔顶放大器(室内型除外)操作维护系统应能对以下参数进行远近程控制:
a) 输出功率告警门限;
b) 功 放 开 关 ;
c) 增益(衰减值)。
a) 塔顶放大器系统正常工作;
b)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功率告警门限设置命令;
c)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功率告警门限查询命今:
d)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功放开关命令;
e)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输出功率查询命令;
f)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增益调节查询命令;
g) 从操作维护中心向塔顶放大器发送增益查询命令。
a) 在测试步骤 b)和
c)后,操作维护中心应能正确得到塔顶放大器的功率告警门限值;
b) 在测试步骤 d)和
e)后,操作维护中心应能正确得到塔顶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c) 在测试步骤 f)和
g)后,操作维护中心应能正确得到塔顶放大器当前所使用的增益。
7.6.1 塔顶放大器操作维护系统应有以下功能以保证管理系统安全:
GB/T 32415—2015
a) 操作权限管理;
b) 操作记录管理;
c) 故障记录管理。
a) 整套塔顶放大器系统正常工作;
b) 在操作维护中心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正确的密码;
c) 在操作维护中心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错误的密码;
d) 在操作维护中心输入非法的用户名和正确的密码;
e) 在操作维护中心输入非法的用户名和错误的密码;
f) 查询历史操作记录;
g) 查询历史故障记录。
a) 步骤 b)完成后能正确进入操作维护系统;
b) 步骤 c)、d)、e)完成后不能进入操作系统;
c) 系统应能保存至少3个月的历史操作记录;
d) 系统应能保存至少3个月的历史故障记录。
在塔顶放大器监控系统的前台监控板或后台数据库中配置以下塔顶放大器相关信息(对于室内型
塔顶放大器不作要求):
——施主基站编号;
——塔顶放大器位置(经纬度、高度);
— 覆盖范围;
——天线俯仰角;
——传输时延;
——传播时延。
8.1.1.1 类型 I
温度: -40℃~+55℃,湿度:≤95%。
8.1.1.2 类型Ⅱ
温度: -25℃~+55℃,湿度:≤95%。
温度: -5℃~+40℃,湿度:≤85%。
GB/T 32415—2015
在低温试验中,塔顶放大器应至少满足以下指标:
a) 最大输出功率按6.1规定;
b) 最大增益按6.4.1规定;
c) 旁路损耗按6.6规定;
d) 噪声系数按6.8规定;
e) 频率误差按6.10规定;
f) 调制准确度按6.11规定。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试验方法见GB/T 2423.1;
b)
塔顶放大器应以其正常的配置进行安装(即按正常安装结构进行完整装配),不加电放在温度
箱中;
c) 温度箱的温度应稳定在一40℃±3℃(类型 I
室外型塔顶放大器)或-25℃±3℃(类型Ⅱ室
外型塔顶放大器)或+5℃±3℃(室内型塔顶放大器);
d) 在温度稳定后持续试验2 h
后,对塔顶放大器加电,进行8.2.1中a)~e)所规定的测量;
e) 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稳定2 h,再进行8.2.1中a)~e)所规定的测量。
在高温试验中,塔顶放大器应至少满足以下指标:
a) 最大输出功率按6.1规定;
b) 最大增益按6.4.1规定;
c) 旁路损耗按6.6规定;
d) 噪声系数按6.8规定;
e) 频率误差按6.10规定;
f) 调制准确度按6.11规定。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试验方法见GB/T 2423.2;
b)
塔顶放大器应以其正常的配置进行安装(即按正常安装结构进行完整装配),不加电放在温度
箱中;
c)
温度箱的温度应当稳定在55℃±2℃(室外型塔顶放大器)或40℃±2℃(室内型塔顶放大
器);
d) 在温度稳定后持续试验2h
后,对塔顶放大器加电,进行8.3.1中a)~f)所规定的测量;
e) 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稳定2 h,再进行8.3.1中 a)~f)所规定的测量。
GB/T 32415—2015
在高温试验中,塔顶放大器应至少满足以下指标:
a) 最大输出功率按6.1规定;
b) 最大增益按6.4.1规定;
c) 旁路损耗按6.6规定;
d) 噪声系数按6.8规定;
e) 频率误差按6.10规定;
f) 调制准确度按6.11规定。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 试验方法见GB/T 2423.3;
b)
塔顶放大器应以其正常的配置进行安装(即按正常安装结构进行完整装配),不加电放在温度
箱中;
c) 温湿度箱的温度为+40℃±2℃,湿度为93% 。持续试验2 h 后;
d) 在温度和湿度稳定后持续试验2 h
后,对塔顶放大器加电,进行8.4.1中a)~f)所规定的测量;
e) 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稳定2 h,再进行8.4.1中a)~f)所规定的测量。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1—2011 中2.6的规定。
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16 A,
试验电流、试验电压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
——试验电流为被测电路电流额定值的1.5倍;和
——试验电压不应超过12 V; 和
——试验时间为60 s。
根据电压降计算出的保护连接导体电阻不应超过0.1Ω。
如果被测电路的电流额定值>16 A, 试验电流和试验时间应按如下确定:
——2倍的电路电流额定值进行2 min;或
——对直流供电的设备由制造厂商规定。
保护连接导体的电压降不应超过2.5 V。
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 GB 4943.1—2011 中5.2的规定。
通信口的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 GB 4943.1—2011 中5.2的规定。
GB/T 32415—2015
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 4943.1—2011 中5.1的规定。
通信口的接触电流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 GB 4943.1—2011 中5.1的规定。
在表25规定的电压情况下,塔顶放大器的最大增益、最大功率、频率误差、调制准确度、噪声系数、
旁路损耗均能满足本标准规定要求。
表25 塔顶放大器电源适应性的最高电压、最低电压要求
|
|
|
---|---|---|
|
|
|
|
|
|
10.2.1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
在电源电压升高至标称值的10%时测量被测设备的最大增益、最大功率、频率误差、调制准确度、
噪声系数、旁路损耗,均应满足指标要求。
10.2.2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
在电源电压降低至标称值的15%时测量被测设备的最大增益、最大功率、频率误差、调制准确度、
噪声系数、旁路损耗,均应满足指标要求。
满足 YD/T 1139 的规定。
11.2 cdma2000 及 cdma2000 HRPD 制式塔顶放大器
满足 YD/T 1597.2 的规定。
11.3 WCDMA 制式塔顶放大器
满足 YD/T 1595.2 的规定。
GB/T 32415—2015
(规范性附录)
测试设备要求
A.1 GSM 信号发生器
GSM 信号发生器最低性能要求:
- 频率范围:800 MHz~2000 MHz; ——频率准确度:优于±5×10-8;
——输出范围: -120 dBm~+10 dBm; ——输出电平准确度:±1 dB;
— 能 输 出 CW 信号、标准的 GSM 信号和EDGE 信号。
A.2 CDMA 信号发生器
CDMA 信号发生器最低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800 MHz~2000 MHz;
——频率准确度:优于±1×10-8;
——输出范围: 一120 dBm~+10 dBm;
——输出电平准确度:±1 dB;
- 波 形 质 量 p:≥0.990。
A.3 WCDMA 信号发生器
WCDMA 信号发生器最低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1.9 GHz~2.2 GHz;
——频率准确度:优于±1×10-8;
——输出范围: 一120 dBm~+10 dBm;
——输出电平准确度:±1 dB。
A.4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
cdma2000 信号发生器最低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1.9 GHz~2.2 GHz;
— 频率准确度:优于±1×10-8;
——输出范围: -120 dBm~+10 dBm;
——输出电平准确度:±1 dB。
A.5 RF 信号发生器
RF 信号发生器应满足下列最低性能要求:
GB/T 32415—2015
——输出频率范围:在射频的应用范围内可调谐,且具有扫频功能;
——频率准确度:±1×10-8;
——频率分辨率:1 kHz;
— 输出范围: -50 dBm~-10 dBm 或关闭;
-—输出准确度:在上述输出范围或频率上为±1.0 dB;
幅度分辨率:0.1 dB。
A.6 频谱分析仪
频谱分析仪应提供下列功能:
——通用频率域的测量;
——积分信道的功率测量(1.23 MHz/1.25 MHz/5 MHz的功率谱密度)。
频谱分析仪应满足下列最低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在射频范围内可调谐。
——频率步长:1 kHz。
——频率准确度:±2×10-7。
动态范围:70 dB。
——显示对数标度保真度:在上述显示的动态范围内为±1 dB。
——从10 MHz~12.75GHz 信号的幅度测量范围:
· 分辨率带宽30 kHz 测量的功率: -90 dBm~+20 dBm;
· 积分1.23 MHz/1.25 MHz/5 MHz信道功率: -70 dBm~+40 dBm;
· 本底噪声: 一140 dBm/Hz;
·
为了满足功率范围的高功率端,可使用外部衰耗器,并可以认为是设备的组成部分。
——CDMA/cdma2000/WCDMA
发射和接收频带内的绝对幅度准确度(用于积分信道功率测
量):
· -40 dBm~+20 dBm:±1 dB;
· -70 dBm~+20 dBm:±1.3 dB。
— 相对平坦性:频率范围为10 MHz~2.6 GHz时为±1.5 dB。
—— 分辨带宽滤波器:同步调谐或高斯(至少3个节点),其3 dB 选择带宽为1
MHz、300 kHz、
——检波后的视频滤波器:从100 Hz 至少到1 MHz 以十进步长可选。
— 检波方式:可选峰值或取样。
——RF 输入阻抗:标称50 Ω。
频谱分析仪还可以提供真实平均功率判决的时域(零挡)测量功能,若提供此项功能,则频谱分析
仪应满足下列附加性能要求:
——扫描时间:从50μs~100 ms 可选;
——延迟的扫描触发:从5 μs~40 ms 可选;
——外部扫描触发;
——进行时域测量的足够的带宽。
A.7 平均功率计
平均功率计应提供下列功能:
GB/T 32415—2015
——平均功率测量;
对于正弦和非正弦信号正确有效值检波;
—— 以线性单位(W) 和对数单位(dBm) 表示的绝对功率;
— 以 dB 和百分数表示的相对(偏移)功率;
— 自动校准和调零;
多个读数的平均。
功率计应满足下列最低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10 MHz~3GHz。
——功率范围: -70 dBm(100pW)~+40 dBm(10W)。
注1:为提供这一功率范围可能需要不同的传感器。为满足功率范围的高功率端可以使用外部衰耗器,并可以认为
是设备的一部分。
——绝对和相对功率准确度:士0.2 dB(5%)。
注2:不包括传感器和信号源失配(VSWR)
误差,调零误差(传感器范围底端显著),功率线性误差(传感器范围顶端 显著)。
——功率测量分辨率:0.1或0.01 dB 之间可选。
——传感器驻波比(VSWR):≤1.15:1。
A.8 矢量网络分析仪
矢量网络分析仪最低性能要求:
— 频率范围:1 MHz~3 GHz;
——测试阻抗:50 Ω。
A.9 噪声系数测量仪
噪声系数测量仪最低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10Hz~3 GHz;
——噪声系数测量范围:0 dB~30 dB,误差±0.3 dB。
A.10 噪声源
噪声源最低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10 MHz~3GHz;
——ENR 误差:在±0.1 dB 范围内;
——接通和切断时的最大驻波比:≤1.3:1。
A.11 GSM 信号分析仪
GSM 信号分析仪最低性能要求:
——频率范围:800 MHz~2000 MHz;
——频率测量准确度:优于±1×10-8;
——功率测量范围及准确度: -20 dBm~+50 dBm,±0.5 dB;
——可以测量和分析相位误差、平均频率误差、功率时间包络和邻道频谱。
GB/T 32415—2015
A.12 频率计数器
频率计数器。最低性能要求:
— 频率范围:10Hz~2000 MHz;
——频率测量准确度:优于±5×10- °。
A.13 耐压/绝缘测试仪
耐压/绝缘测试仪。最低性能要求:
—— 电压范围:DC0V~1500 V,AC0 V~3000 V;
— 绝缘电阻测量范围:1 MΩ~1GΩ;
——漏电流测量范围:0 mA~10 mA。
A.14 接地电阻测试仪
电阻测量:1 mΩ~10 Ω。
A.15 接触电流测试仪
电阻测量:0.01 mA~10 mA。
A.16 波形质量因数(p) 测量仪
波形质量因数(p) 测量仪。最低性能要求:
——波形质量p:0.90~1.0,精度为±0.0005;
——频率偏置(不包括测试设备时基误差)△f:±10 Hz。
A.17 无源互调测试仪
无源互调测试仪。最低性能要求:
— 测试频段:800 MHz、900 MHz、1800 MHz、2100 MHz频段;
— 噪声底数:≤ - 178 dBc±2dB 残留互调电平:≤-165 dBc±2
dB(测试功率:2×43 dBm);
— 测试功率:默认值2×43 dBm(36 dBm~44 dBm 可调);
——可测互调范围: -132 dBm~(-50±2)dBm[-175 dBc~(-93±2)dBc]( 互 调
值 >
-50 dBm时,系统自动保护);
——测量精度:≤±0.5 dBm (测试信号为一100 dBm 标准信号参考值);
——动态范围:≥80 dBm;
——测试端口:DIN-M。
A.18 测试器件
测试器件应满足下列最低性能要求:
GB/T 32415—2015
a) 衰减器:
——频率范围:DC 至14 GHz;
——驻波比(VSWR):≤1.2:1。
b) 环形器、单向器:
— 频率范围:800 MHz~1GHz,1.7GHz~2.3 GHz;
— 驻波比(VSWR):≤1.2:1。
c) 合路器:
——频率范围:800 MHz~3 GHz;
——驻波比(VSWR):≤1.2:1。
GB/T 32415—2015
(规范性附录)
WCDMA 调制信号测试模式
B.1 测试模式1
该模式规定64个30 kbit/s(SF=128) 的 DPCH 信道在码域随机分布,各个 DPCH
的功率电平是
随机的,定时偏置也是随机的,用以模拟具有高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实际业务情况。由于不是所有基站都
支持64个DPCH, 所以该模式也允许采用32个或16个 DPCH。
进行测试时,应从64、32、16个DPCH
这三种选项中选择基站所能支持的最多数目DPCH 的一种。表 B.1
中各个信道的功率是从发射天线
口测得的。
表 B.1 测试模式1各信道功率、定时偏置和电平设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模式1 DPCH 的扩频码、定时偏置和电平设置要求(见表 B.2)。
表 B.2 测试模式1 DPCH 的扩频码、定时偏置和电平设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415—2015
表 B.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415—2015
表 B.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2 测 试 模 式 3
测试模式3激活的信道(见表 B.3)。
表 B.3 测 试 模 式 3 激 活 的
信 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 试 模 式 3 DPCH 的扩频码、定时偏置和电平设置要求(见表 B.4)。
GB/T 32415—2015
表 B.4 测试模式3 DPCH 的扩频码、定时偏置和电平设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2415—2015
(资料性附录)
峰值功率测试方法
如果测试设备的峰值功率达不到要求,可以采用高温低压的方法进行测试,通过式C.
1 换算:
style="width:5.31346in;height:0.71324in" /> … … … … … … … …(C. 1)
式中:
P 高温低压下测得的功率,单位为瓦特(W);
A 要求的大气压,取0.7个标准大气压;
Am 测量时的实际气压;
Tmx — 实际负载的反射系数;
To — 端口匹配时的反射系数,取0;
Tmx —— 测量时的实际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 要求的温度,取55℃;
P 。 — 测量条件下的实际功率,单位为瓦特(W)。
根据上式计算可以得到:在温度为55℃环境,0.7个标准大气压下,功率容量达到58.6
dBm 时 即
可满足标准的要求。
GB/T 32415—2015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2415-2015 GSM-CDMA-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进一步学习